-
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著名地方品种。太湖猪体型中等,全身被毛黑色或青灰色,毛稀疏,毛丛密,毛丛间距离大;腹部皮肤呈紫红色,也有鼻吻白色或尾尖白;头大额宽,额部和后驱皱褶深密,耳特大,软而下垂,形如烤烟叶;四肢粗壮、腹大下垂、臀部稍高,梅山猪的四肢末端为白色,俗称“四白脚”;乳头8~9对,最多12.5对,乳头数为8~9对的个体约占82%。依产地不同分为二花脸、梅山、枫泾、嘉兴黑和横泾等类型。太湖猪体型中等,各类群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以梅山猪体型较大,骨骼较粗,成年猪体重:公猪192千克,母猪172千克,体长分别为154厘米和147厘米,胸围分别为134厘米和128厘米,体高分别为90厘米和77厘米;米猪骨骼较细;二花脸猪、枫泾猪、横泾猪和嘉兴黑猪则介于二者之间;沙乌头猪体质较紧凑。繁殖性能高太湖母猪高产性能蜚声世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猪种中繁殖力最强,产仔数量最多的优良品种之一,尤以二花脸、梅山猪最高。产区育种场, 初产母猪平均产仔12.14头,二胎14. 48头,三胎及三胎以上平均15. 83头。各类群之间差异不显著。太湖猪的高繁殖性能与其性器官、性机能发育早密切相关。小公猪首次采精日龄:二花脸猪为56~66天,嘉兴黑猪74~77天,梅山猪82.3天,枫泾猪88天。二花脸小公猪90日龄时可以采到正常精液,4~5月龄时精液品质已基本达到成年公猪的水平。小母猪首次发情日龄,二花脸猪平均为64天、体重15千克。母猪在一个情期内的排卵数,二花脸猪4月龄为17.33枚,8月龄26.0枚;枫泾猪8月龄16.7枚, 成年时达31枚;成年嘉兴黑猪平均为25. 68枚; 梅山猪29枚。现今由于条件改良,二花脸、梅山猪的经产母猪平均可达16头以上,三胎以上,每胎可产20头,优秀母猪窝产仔数达26头,最高纪录产过42头。太湖猪护仔性强,泌乳力高,起卧谨慎,能减少仔猪被压。仔猪哺育率及育成率较高。杂交优势强太湖猪遗传性能较稳定,与瘦肉型猪种结合杂交优势强。最宜作杂交母体。20世纪50年代起, 产区群众以中型约克夏公猪与太湖猪母猪进行杂交生产商品猪,70年代之后以大约克夏猪、苏联大白猪、兰德瑞斯猪为父本, 太湖猪为母本的二元杂交组合商品猪全面普及,1984年以来以杜洛克猪为终端父本的三元杂交商品猪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太湖猪常用作长太母本(长白公猪与太湖母猪杂交的第一代母猪)开展三元杂交。实践证明,在杂交过程中,杜长太或约长太等三元杂交组合类型保持了亲本产仔数多、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由于太湖猪具有高繁殖力,世界许多国家都引入太湖猪与其本国猪种进行杂交,以提高其本国猪种的繁殖力。各种经济杂交组合的推广,对提高商品猪增重速度、产肉能力以及养猪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肉质鲜美独特,育肥性能太湖猪早熟易肥,胴体瘦肉率38.8%~45%,肌肉pH值为6.55,肉色评分接近3分。肌蛋白含量23%左右,氨基酸含量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蛋氨酸及苏氨酸比其它品种高,肌间脂肪含量为1.37%左右,肌肉大理石纹评分3分。梅山猪25~90千克体重阶段,日增重439克,每千克增重耗精料4千克,青饲料3.99千克,折合消化能51. 63兆焦;嘉兴黑猪25~75千克体重阶段, 日增重444克,每千克增重耗精料3.82千克,青饲料0.21千克,折合消化能45. 35兆焦。太湖猪屠宰率为65%~70%,胴体瘦肉率不高,皮、骨和花油、板油所占比例较大,瘦肉中的脂肪含量较高,各类群之间略有差异。枫泾猪、梅山猪皮重占比例较高,二花脸猪和米猪的脂肪较多。75千克体重的枫泾猪胴体瘦肉率39.92%、脂肪28. 39%、皮18.08%、骨11. 69%; 74千克体重的嘉兴黑猪屠宰率69. 43%,眼肌面积15. 48平方厘米, 肌肉含水量74. 36%, 粗蛋白质含量23. 05%, 肌纤维直径36.46微米。产于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沿江沿海地带,属华北,华中过渡型猪种.分布较广,类型较多,包括上海的梅山猪,松江,金山的枫泾猪,浙江嘉,平湖的嘉兴黑猪,江苏武进的焦溪猪,靖江的礼士桥猪,启东海门的沙虎闲猪等。太湖猪体型较大,体质疏松,头大额宽,面部微凹,额部有皱纹。如焦溪猪按皱纹多少,深浅可分为大花脸和二花脸。耳大皮厚,耳根软而下垂。背腰宽而微凹,胸较深,腹大下垂,臀宽而倾斜,大腿欠丰满,后躯皮肤有皱褶,全身被毛稀松,毛色全黑或表灰色,或六白不全。奶头一般为8-9对。繁殖能力强,一般初产母猪每猪每窝产活仔10头以上;经产母猪产活仔14头以上,断奶育成12头以上,初生重0.7千克,仔猪45日龄断奶窝重在100千克左右,2月龄断奶重9千克左右。6月龄体重约为65千克-70千克。适宜屠宰体重为75千克左右,屠宰率为67%.成年公猪体重140千克,母猪110千克左右。太湖猪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猪种中,繁殖力最强、产仔数最多的一个品种。它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品种内类群结构丰富,有广泛的遗传基础,肉色鲜红,肌肉脂肪较多,肉质较好,是一个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662号根据《畜牧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我部确定八眉猪等138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现予公告,二○○六年六月二日太湖猪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
苏太母猪是以小梅山、中梅山、二花脸和枫泾猪为母本,以杜洛克为父本,通过杂交育成的苏太母猪。苏太母猪由江苏省苏州市 太湖猪育种中心培育,1999年3月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猪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审定,1999年7月农业部批准。
全身被毛黑色,耳中等大垂向前下方,头面有清晰皱纹,嘴中等长而直,四肢结实,背腰平直,腹小,后躯丰满,具有明显的瘦肉型猪特征;生长肥育性能生长速度快,179日龄体重可达90千克以上,肥育期日增重623克,饲料效率3:1;屠宰率72.9%,胴体瘦肉率56%;繁殖性能繁殖性能好,保持了太湖猪的髙产仔特性,初产母猪平均产仔11.68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14.45头,核心群母猪产仔15.67头。苏太母猪性情温驯,母性好,成熟早,发情征候明显,母猪6~7月龄可以参加配种使用,受胎率高。4.杂交利用在瘦肉猪商品生产中是良好的母本,与大约克或长白猪杂交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生长速度、瘦肉率和肉质性状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苏太母猪具有产仔多、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耐粗饲、肉质鲜美等优良特点,可作为生产三元瘦肉型猪的母本。苏太母猪全身被毛黑色,耳中等大耳垂向前下方,头面有清晰皱纹,嘴中等长而直,四肢结实,背腰平直,腹小,后躯丰满,具有明显的瘦肉型猪特征。苏太母猪9月龄体重116.31千克,公猪10月龄体重126.56千克;育肥猪体重25-90千克阶段,日增重623.12克,饲料利用率3.18,达90千克体重日龄178.90天。苏太猪体重达90千克屠宰率72.88%,平均背膘厚2.33厘米,眼肌面积29.03平方厘米,胴体瘦肉率55.98%。苏太猪母猪平均乳头7对以上,适配年龄为6~7月龄,公猪为7~8月龄;初产母猪平均产仔11.68头,35日龄断奶育成仔猪10.06头,60日龄仔猪窝重184.31千克,经产母猪平均产仔14.45头,35日龄断奶育成仔猪11.80头,60日龄仔猪窝重216.25千克。苏太母猪与长白公猪杂交,其后代164.43日龄体重可达90千克,胴体瘦肉率可达到60%以上,平均窝产瘦肉量达到487.08%。苏太母猪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适宜规模猪场、专业户、农户饲养。 -
长白母猪原名“兰德瑞斯猪”,世界上优秀的腌肉型猪种,由当地猪与大约克夏猪杂交育成。遍布世界各地,中国1963年开始引入。其全身白色,头狭长,背腰长,胸腰椎有22个以上,肋骨16对,后躯发达,大腿丰满,四肢高。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皮薄,瘦肉多,但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高。
外貌特征全身被毛白色。体躯呈楔形,前轻后重,头小鼻梁长,两耳大多向前平伸,胸宽深适度,背腰特长,背线微呈弓形,腹线平直,后躯丰满,乳头7~8对。成年体重,公猪250~350 kg,母猪约250 kg。母猪产仔数11头左右,生长肥育猪6月龄体重达90kg,屠宰率达74%,胴体瘦肉率63~64%。多用于培育瘦肉型品种(系),和生产商品瘦肉猪的杂交父本。繁殖性能母猪初情期170~200日龄,适宜配种的日龄230~250天,体重120千克以上。母猪总产仔数,初产9头以上,经产10头以上;21日龄窝重,初产40千克以上,经产45千克以上。生长发育达100千克体重日龄180天以下,饲料转化率2.8:1以下,100千克体重时,活体背膘厚15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0平方厘米以上。胴体品质100千克体重屠宰时,屠宰率72%以上,背膘厚18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5平方厘米以上,后腿比例32%以上,瘦肉率62%以上。肉质优良,无灰白、柔软、渗水、暗黑、干硬等劣质肉。种用价值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外貌特征。外生殖器发育正常,无遗传疾患和损征,有效乳头数6对以上,排列整齐。种猪个体或双亲经过性能测定,主要经济性状,即总产仔数、达100千克体重日龄、100千克体重活体背膘厚的EBV值(估计育种值)资料齐全。种猪来源及血缘清楚,档案系谱记录齐全。健康状况良好。 -
大约克猪大白猪又称为大白猪、大约克夏,原产于英国。由于大白猪体型大,繁殖能力强,饲料转化率和屠宰率高以及适应性强,世界各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均有饲养,是世界上最著名,分布最广的主导瘦肉型猪种。我国引入大约克夏最早是在二十世纪初,原中央大学曾于1936—1938年引进大约克夏猪与外来品种进行比较观察。我国目前的大约克夏猪体格大,体型匀称。耳立,鼻直。背腰多微弓。四肢较高。与引进初期相比,体型无明显变化,在饲养水平较差的地区,体型变小或腹围增大。皮毛全白,少数额角皮上有小暗斑。在良好饲养条件下,大约克夏后备猪生长发育较迅速,6月龄体重可达100公斤左右。据各地引种观察,大约克夏猪对国内寒冷的北方和温暖的南方气候都能基本适应。
体型外貌我国目前的大约克夏猪体格大,体型匀称。耳立,鼻直。背腰多微弓。四肢较高。与引进初期相比,体型无明显变化,在饲养水平较差的地区,体型变小或腹围增大。皮毛全白,少数额角皮上有小暗斑。据对799头猪的统计,平均乳头数14.52±0.035枚。生长发育在良好饲养条件下,大约克夏后备猪生长发育较迅速,6月龄体重可达100公斤左右。据铁岭种畜场测定,24月龄公猪(3头)平均体重263公斤,体长169厘米,胸围154厘米,体高92厘米,成年母猪(4头)相应为:224公斤,168厘米,151厘米,87厘米。生产性能繁殖性能性成熟较晚,母猪初情期5月龄左右,一般于8月龄、体重达125公斤以上时初配,但以10月龄前后初配为宜,其产活仔数多、60日龄的断乳窝重高。母猪的发情期3—4天,发情周期20(18—22)天,后备母猪一般发情期较长,但接受配种的时间较短,一般只有一天左右。妊娠期114—116天,断乳后一般3—7天发情,部分母猪在泌乳期间发情。肥育性能大约克夏猪的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 据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进行大群肥育测定,在每公斤配合料含消化能3.2兆卡、消化粗蛋白132克、采用自由采食的条件下,从仔猪(190头)断乳养至体重达90公斤左右,日增重689克,每公斤增重耗料3.09公斤。肥育猪的日增重在季节上存在一些差异,在南方,夏季炎热,猪的食欲较差,增重速度受到影响。大约克夏猪的屠宰率较高,背膘薄,眼肌面积大,胴体瘦肉率高。在生产实践中,由于母猪性成熟晚,一般不阉割即进行肥育,公猪多阉割后肥育。据湖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公猪不经阉割进行肥育,胴体瘦肉率较阉割后的公猪显著提高,肉质并无异味。 -
长大二元母猪是指长白公猪与大白母猪杂交所产生的母猪。
父母本均为不同的外来品种所培育的二元母猪叫“外二元母猪”。外二元母猪指的是由两个国外引入品种猪之间进行杂交生产的杂种母猪,如最常见的大约克×长白、大约克×斯格、杜洛克×大约克、杜洛克×长白等.这种外二元母猪具有体型大、瘦肉率高、产仔数适中、体态丰满、四肢强健、背腰平直、不踏蹄不拖肚等优点,在饲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和市场价位,多数养殖场、养殖户喜欢饲养的基础母猪群。优势特点二元母猪结合长白与大白杂交后的优势,适应性强,耐粗饲、产仔多,母性好,又可以充分利用优良瘦肉型猪生长快,育肥效果好、瘦肉率高的特点,可以较快的提高商品猪的瘦肉率。二元母猪特点:1.产仔数高 2.分娩容易,难产少 3.仔猪整齐度高 4.耐粗饲,使用寿命长 5.终身窝产仔数高。 -
大长二元母猪是指大白公猪与长白母猪杂交所产生的母猪。
父母本均为不同的外来品种所培育的二元母猪叫“外二元母猪”。外二元母猪指的是由两个国外引入品种猪之间进行杂交生产的杂种母猪,如最常见的大约克×长白、大约克×斯格、杜洛克×大约克、杜洛克×长白等.这种外二元母猪具有体型大、瘦肉率高、产仔数适中、体态丰满、四肢强健、背腰平直、不踏蹄不拖肚等优点,在饲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和市场价位,多数养殖场、养殖户喜欢饲养的基础母猪群。优势特点二元母猪结合长白与大白杂交后的优势,适应性强,耐粗饲、产仔多,母性好,又可以充分利用优良瘦肉型猪生长快,育肥效果好、瘦肉率高的特点,可以较快的提高商品猪的瘦肉率。二元母猪特点:1.产仔数高 2.分娩容易,难产少 3.仔猪整齐度高 4.耐粗饲,使用寿命长 5.终身窝产仔数高。